站内搜索:
工作动态
【大众日报】“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它们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8日 17:51 点击次数:

图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总体战略部署的引领下,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的实践模式。  




生态产品,价值何在?


生态产品是“绿水青山”在实践中的代名词,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和人类社会生产共同作用,提供给人类社会使用和消费的终端产品或服务。通俗地讲,就是一切良好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的丰富多样福祉的统称。  
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生态产品可以分为物质产品、文化服务和调节服务三类。物质产品是指从生态系统获取的有形产品,包括农业产品、林业产品、畜牧产品、渔业产品、生物能源等,这些产品能够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交易;文化服务是指通过休闲娱乐、美学体验等从生态系统获得的非物质的惠益,包括休闲旅游、景观价值、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等;调节服务是指通过改善生态环境给人类带来的惠益,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空气净化、森林防护、洪水调蓄、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等,这类生态产品很难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交易。  
从价值实现路径的角度出发,生态产品又可以划分为公共性、准公共性、经营性生态产品三类。公共性生态产品与调节服务对应,是指生态系统通过生物生产为人类提供的自然产品,难以在市场中获得经济价值;准公共性生态产品是介于公共性生态产品和经营性生态产品之间,是在政府管制下可在市场中实现价值的公共性生态产品;经营性生态产品相当于物质产品和文化服务,是与传统农产品、旅游服务等经济产品属性相同的能够在市场中实现经济价值的产品。  
生态产品是一个中国化的概念,与国际上学术领域的相近概念“生态系统服务”相比,“生态产品”一词体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上的创新性。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念将生态环境看作是与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并列的人类生活必需品,强调生态环境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这一概念连接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生态产品就是“绿水青山”在市场中的产品形式,生态产品所具有的价值就是“绿水青山”的价值,保护“绿水青山”就是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生态环境转化为可以交换消费的生态产品,使生态产品成为生产力要素融入市场经济体系,让市场手段在生态环境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起社会各方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积极性,建立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从而解决生态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如何“变现”?


  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落实到了制度安排和实践操作层面。目前,国内各地的实践探索成效卓著,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可借鉴的实践模式,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生态保护补偿、资源产权流转、生态权益交易、生态产业开发和生态资本收益五大类。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向生态环境良好区域或生态资源产权人支付的生态产品价值或限制发展成本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上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纵向生态补偿、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对农牧民生态保护进行的个人补贴和区域协同发展四种方式。我国实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就是典型的纵向生态补偿。我国新安江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以跨省断面水质达标情况“对赌”的形式决定补偿资金分配比例,以生态产品产出能力为基础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标准,成为国内横向生态补偿的标杆之一。个人补助补贴是对农牧民个人生态保护进行的补偿,例如我国开展的草原奖补、公益林补助、生态保护公益岗位等补偿方式,推动形成了“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的利益循环。

资源产权流转,是指具有明确产权的生态资源,通过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等产权流转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增值,主要包括生态资源流转、修复产权流转和保护地役权三种模式。例如,重庆地票通过将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复垦成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所减少的建设用地指标经过认证后成为可交易的地票,依托生态资源产权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交换。

生态权益交易,是指公共性生态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准公共性生态产品,直接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价值,包括污染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资源利用配额和生态总量交易四种模式。例如重庆开展的森林覆盖率交易,是一种在区域生态资源总量控制制度下政府之间开展的以森林覆盖率指标为交易对象的方式,为生态产品搭建了直接交易的平台,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生态产业开发,是指生态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经济生产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产业开发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和增值的过程,是市场化最高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浙江省丽水市通过打造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公用农业品牌“丽水山耕”,提高了经营性生态产品的溢价率,为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提供“丽水示范”。

生态资本收益模式,是指通过金融方式融入社会资本,盘活生态资源实现存量资本经济收益的模式,主要包括绿色金融扶持、资源产权融资和补偿收益融资三类模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开展的国家储备林建设通过明晰盈利模式及未来可能获取的经济收益,解决了多元融资还款的来源。福建省南平市森林生态资产运营中心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式输出”的模式,对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吸引社会资本开发运营实现生态资本增值收益,用市场机制破解农村资源产权改革难题,实现生态资源资本化。  

如何打造“齐鲁模式”?


山东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基础条件优越,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如东营市依托黄河三角洲河海交汇特色,通过开展生态产业化经营、推进生态产品增值溢价等,促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增加生态产品供给;临沂市创新森林生态权益激励机制,将区县的森林资源总量、增量纳入财政奖补机制,促进了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与国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先行区相比,山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探索起步相对较晚,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堵点难点:部分地区主动谋划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动力不足;各个部门缺乏有效配合的联动机制;基层干部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特对是县乡基层干部知识储备普遍不足,在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凝练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齐鲁模式,山东必须系统发力。

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应加强联动配合,合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已有的部级及省级试点地区,要充分发挥试点地区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通过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引领带动地方和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工作。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体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通过机制体制创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的制度供给。建议探索生态资源总量制度,推广深化森林覆盖率交易制度,将生态资源总量配额制度扩展至海岸带、湿地等生态资源类型。探索开发配额制度,推广“地票”“林票”制度,将耕地增减挂钩政策运用到森林、湿地等生态用地,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

做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依托良好生态、文化优势做好生态产业化,持续做优做强传统特色农业,打造高端农产品公用质量品牌,提高农产品生态溢价率来提升生态产品第一产业。充分发挥生态文化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产业提高生态产品的精神文化服务,做好生态产品第三产业。依托优质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和吸引人才投资等优势,做好生态产品刺激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高端生物医药、精密电子器件等生态敏感型第二产业。

凝练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齐鲁模式。山东虽然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但尚未形成“生态银行”“丽水山耕”等示范全国的模式。建议将创新实践进行理论提升,汇聚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山东经验,再由经验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齐鲁模式,打造响亮的山东品牌和示范样板。

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技术平台。国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经验表明,技术支撑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保障。建议管理部门与省内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究机构,开展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实践应用研发,通过强化高端智库和技术平台建设,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有力支撑,解决山东“两山”转化的迫切需要。


本文转载自2023年06月27日《大众日报》  07版 理论周刊版文章《“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它们之间的桥梁是什么?》,原文统筹张浩和崔凯铭


本期编辑 | 任耀发

责任编辑 | 张林波



友情链接: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 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