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学术争鸣】像GDP一样核算GEP:从科学研究到统计年鉴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1日 07:58 点击次数:
图片  


编者按


 
本文发表于《中国环境报》2021年12月20日第03版。文章题目及内容有所修改。    



图片  
摄影 | 张林波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所有最终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在反映生态保护成效方面发挥着类似国内生产总值(GDP)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但是GEP核算目前在核算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还难以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GEP核算应充分借鉴GDP核算体系发展的经验与做法,建立由地方自主开展的可重复、可比较、可应用的业务化核算体系,推动GEP核算结果进项目、进决策、进规划、进考核,使GEP成为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的风向标,成为与GDP同等重要的“指挥棒”。  
 


图片    


GDP核算从研究走向应用的经验与做法


GDP从概念的正式提出到核算体系的建立完善历经数十年,发展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熟工具以及政府部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依据。GDP核算结果能够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关键在于实现了GDP核算从基础研究向实践应用的跨越。

一是建立了国际统一认可的核算理论体系。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各国亟需刻画经济总体状况的综合指标。在“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概念的基础上,“GDP”指标应运而生。为了便于汇总和对比世界各国的经济核算指标,联合国以GDP统计为核心先后推出了国际通行的四版国民账户体系(SNA)。所发布的核算体系从交易记录时间、估价、合并和取净额等方面提出了核算原则,确定了SNA账户中非货币交易、生产、消费、资产等范围,规范了支出法GDP和生产法GDP的测度方法,使各国在GDP核算原则、核算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为GDP核算从科学研究到实践应用的跨越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是在应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统计核算制度。各国以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SNA)为基本框架,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制度。各国统一规范本国GDP的核算范围、核算方法、资料来源、核算流程等,按照国家体制选择集中型、分散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混合型等不同的组织实施模式,并制定了统计报表制度、经济普查制度、数据发布制度等一系列统计制度。各地统计业务部门通过填报统计报表核算当地的GDP,每5年利用经济普查年度的翔实基础资料改进核算分类及核算方法等,不断提高GDP的数据质量,并定期向社会大众发布核算结果,便于社会各界对统计资料的获取与正确使用,成功实现了GDP核算由科学研究向应用实践的跨越。


图片  


GEP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为与GDP相对应的一个指标,GEP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核心,是实施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基础。GEP核算一直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GEP核算目前仍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导致GEP无法像GDP一样核算,尚无法成为指导地方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有效政策工具。  
一是GEP核算范围的认识不统一。             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繁多、属性特征差异巨大,造成学术界对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内涵认识不统一。虽然目前MA、TEEB、IPBES、SEEA-EA等国内外认可度较高的核算指标体系在部分指标上已经达成共识,但仍有一些指标体系和核算科目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同名不同义、同义不同名的情况。例如气候调节服务,有的是指生态系统降低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有的则指的是对温室气体的调节;再如生态系统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过滤和降解等,有的叫空气净化服务,有的则称之为大气化学成分调节服务。  
二是GEP核算方法的专业性过强。             目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有生物物理模型法、当量因子法、能值分析法等几种方法,其中当量因子法可操作性强但结果精确度较低,能值分析法可以克服不同生态产品和服务量纲不统一的问题但基础理论体系尚存在缺陷,生物物理模型法的精确度高且获得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是其他所有方法的基础。然而生物物理模型法的核算过程相当复杂,操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利用专业的科研工具进行数据处理与结果核算。因此GEP目前只能完全依赖专业的科研机构进行核算,政府非专业人员难以掌握核算方法,当地政府部门将无法自主定期开展核算工作。  
三是GEP核算结果既有虚高也有亏缺。             核算范围认识不统一、核算方法复杂多样等原因除了造成不同团队得到的GEP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外,核算结果准确性也不足,既有虚高也有亏缺。一方面,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被遗漏。由于生态系统服务过程机理涉及面广且种类繁杂,已有的监测体系和方法还不完善,导致生态系统减灾、病虫害防治、面源污染控制、海洋固碳等很多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没有被纳入主流核算体系,GEP核算结果被严重低估。例如生态系统减灾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结果表明,由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过去20年洪水、火灾等灾害爆发次数显著增加,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加了10倍。另一方面,一些不应纳入核算的服务被纳入核算。目前的一些核算体系的指标中,化石燃料、海水温室气体吸收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发生并没有生物参与,水源供给、大气污染净化、海洋污染净化和远洋渔业捕捞等服务的受益区域与其生产区域不一致,洪水调蓄、温度调节等服务的发生并不是随时随地发生的,而是在某些前提条件满足后才能得以实现,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核算会造成GEP核算结果同时也存在大量虚高水分。  
综上所述,目前GEP核算存在核算范围认识不统一、业务化核算技术缺失等不足,这主要会造成两大后果。一个是GEP核算结果的精确度与可靠性较低,缺乏社会公认度和市场认可度;另一个是同一区域的核算结果不可重复、不同区域的核算结果不可比较,难以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图片    


GEP核算的发展目标与技术方向


GEP核算体系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长期和近期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应该通过持续不懈的长期努力,不断改进GEP核算方法,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GEP不可能等着技术体系完全成熟再去应用,应坚持“边研究、边应用、边完善”的推进原则,在短期内尽快解决核算结果的可重复性。在系统梳理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国际认可的基础理论框架,在科学的生物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可操作性强的统计经验模型,设计一套服务编码表和统计报表,以《生态系统生产价值(GEP)统计年鉴》的形式定期发布核算结果,形成统一的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业务化核算体系。  
一是建立统一规范的基础理论框架。             鉴于当前在核算指标体系方面还未达成共识,应首先厘清生态产品与生态价值的关系提出统一、规范GEP核算科目的基本原则,通过广泛讨论形成共识,最后基于筛选原则确定衡量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的指标体系,为同类地区、同类生态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科目提供标尺,有效避免评估指标选取随意、评估结果难于对比分析等问题,奠定生态系统价值业务化核算的理论基础。  
二是建立可复制的统计经验模型。             生物物理模型是所有核算方法的基础,是统计经验模型中生产系数和固定参数产生的来源,也是校正统计经验模型参数的基础。在生物物理模型核算结果的基础上,固定模型结构和参数,将其转化成由生态系统数量、质量、生产系数等变量构成的统计经验模型。每3-5年设置一次详查年,详查年利用各部门常规业务监测数据、资源清查数据、科研普查数据、野外监测数据、问卷调查数据等各种详细数据,通过科学的生物物理模型和统计经验模型同时进行核算,一方面校正生物物理模型的参数,另一方面率定统计经验模型的生产系数等参数,不断提高非详查年GEP业务化核算的准确性。  
三是设计一套便于地方操作的编码系统与统计报表。             由于传统科学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源复杂多样,应针对土地利用类型、控制单元、监测点位及各服务功能关键参数制定相关的编码表,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统计报表,明确数据来源及统计处理方法,使变量数据均来源于当地政府部门的调查监测、资源清查等统计数据,政府工作人员不需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使用专业工具的能力,对常规监测和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处理之后就可使用,为实现生态系统价值业务化核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四是建立核算结果的定期发布制度。             借鉴GDP的经验,建立定期发布制度,确定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业务统计核算流程和结果发布程序,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设计,每年以《生态系统生产价值(GEP)统计年鉴》的形式发布核算结果,包括生态资源基本概况、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框架、生态系统存量价值、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投入等内容,既是对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成果的集成表达,也是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有机补充,可以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简介              
张林波,山东大学黄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心教授。  
张文涛,山东大学黄河生态产品价值中心副研究员。  
王   昊,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期编辑 |李宇昂
责任编辑 |张林波



友情链接: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 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