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学术争鸣】从贫困山区涅槃为世界花园的瑞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与启示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2日 07:58 点击次数:
图片


从贫困山区涅槃为世界花园的
瑞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与启示


图片


摄影|张林波

   

01


   

从贫困山区到世界花园的涅槃之路



   


瑞士在十九世纪并不是现在大家印象中国家经济富裕、人民生活幸福、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那时的瑞士跟我们国家一些偏远山区在改革开放前的情况非常相似,是一个地处欧洲内陆、山高路远的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十分不便,经济发展落后。


图片

     

     

     

     

如今瑞士是经济富裕、人民幸福、环境优美的国家


     

     

     


瑞士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非常明显[1-3]。一是人地关系紧张导致人均粮食产量低。瑞士国土中山地面积近七成,剩下的三成则是高原,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均耕地仅有0.75亩,形容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一点也不为过。同时由于地处高纬地区、且平均海拔较高,作物生长期短,粮食生产严重不足,六成左右的人民长年处于饥饿状态。二是瑞士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资源匮乏的国家,除森林、景观、水力等生态资源等较为丰富外,仅有少量分布在山脉周围的盐矿、煤矿、铁矿和锰矿等矿产资源,开采难度巨大。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通过矿产资源开发振兴经济的常规发展路径在瑞士不适用。三是交通不便导致贸易不畅且内需严重不足。瑞士地处欧洲大陆腹地,东接法国西接奥地利,南部以阿尔卑斯山为界与意大利相邻,无沿海港口,是一个完全纯粹的内陆国家。另外,山区复杂的地形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难度相当巨大,使瑞士铁路建设的时间落后周边国家20年,在周边国家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的时候,瑞士的交通仍处于原始阶段。内部不便的交通再加上人口相对较少导致城镇与乡村的联系非常薄弱,基础设施的薄弱同时导致了内需市场小,国内的经济贸易活动几乎不成规模。

由于以上种种自然条件限制,瑞士在19世纪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山区,GDP明显低于周边国家10%-20%,人民群众生活十分穷苦,工人进行高强度劳动的时间往往要超过12个小时,并出现了大量的童工,贫困导致了当时结婚率不足20%。为了维持生计,有一些人不得不发挥山区人民骁勇善战的“优势”谋生。山地环境赋予了瑞士人骁勇坚韧的尚武精神,山区儿童从小就接受狩猎、劫掠等训练,作战异常勇猛,战斗宁死不屈,对雇主无比忠诚。在当时战乱不断的欧洲,瑞士雇佣兵广受欢迎。最多的时候,瑞士约有40万人在外当雇佣兵,占瑞士全部人口的近1/3[4-5]

图片

贫困的生活迫使瑞士不得不通过砍伐森林获取利益。早在公元5世纪左右,以山地为主的瑞士生态环境非常良好,曾被周边国家称为“森林州”,森林覆盖率可以达到70%。随着人口增多、生活水平下降,瑞士开始靠砍伐森林谋生。随着欧洲工业革命对煤炭的大量需求,周边国家工业化发展对木材需求不断增加,瑞士也逐渐加大了森林的砍伐力度,砍光了很多山上的森林,森林覆盖率一度下降到15%以下,有的地区甚至降到了10%以下。严重的生态破坏带来了致命的后果,从16世纪有记录开始,瑞士洪水、泥石流连年不断,特别是1868年发生了“改变了国家”的全国性大洪水,超过半数瑞士人受灾,直接损害达到了1500万美元。这次灾害促使瑞士人民痛定思痛开始了思想的转变,随后瑞士充分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根据自身特点找准经济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生态化,走出了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发展成为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人民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之一。2020年瑞士GDP总量和人均GDP在全球的排名分别为第21名和2名,环境绩效指数和幸福感指数均为第3名。

图片



     

     

     

     

1560-1810年瑞士水灾频率示意图[10]

由于生态的破坏导致瑞士洪水频发


     

     

     

     


       

02


       

瑞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做法



         

依托立法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瑞士在经历了灾害的侵袭之后,痛定思痛,根据国情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提出了预防原则、污染者承担原则、合作原则及全面原则四个立法基本原则。其中,预防原则是将污染隐患“扼杀在萌芽”,污染者承担原则确定造成环境污染后果和不利影响的责任归属,合作原则确保政府与社会各界及各政府机构之间的通力合作,全面原则是针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颁布了特定的法律,涉及面广、立法细致。依照四个立法基本原则提出了全面严格的法律体系,形成了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律政策。早在1876年,我国还处于清代末期的时候,瑞士就已经推出全球第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森林法》,明确指出:“森林面积不得减少”(第31条),建设用地如欲砍伐森林必须另行营造相同面积的森林予以补偿。在此之后瑞士制定了覆盖面广泛的环保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涉及水源、土地、大气、废弃物、森林、噪音、自然景观、野生动物、微生物等各个领域层面,对有关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约束,不仅基本的环保法律体系完备,甚至针对捕鱼、狩猎等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瑞士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律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机制体制相对较强。

图片

     

     

     

     

瑞士环保法律体系构建历程


     

     

     

     


充分依托生态资源实现生态产业化。作为传统意义上资源匮乏的国家,瑞士充分依托山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原来制约经济发展的山地变成经济腾飞的资源。瑞士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旅游发展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非常丰富,素有世界公园之称。拥有100多座4000米以上的山峰,雪山、冰川、湖泊、河流、温泉、奇峰等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名人、名城、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旅游竞争力达到了全球第一,生态旅游占比达6.3%,年收入达24亿美元,超过瑞士著名的钟表制造业[2]。瑞士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可持续性的林业经营模式,将生态学的理念应用到森林资源开发过程中。严格控制采伐数量与标准,采伐需经专业人员的严格评估,并采用架空索道的方式进行集采,避免了林业保护的“一刀切”,恢复了森林覆盖率,瑞士政府通过适当补偿,通过各种法律政策的综合管理,保障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瑞士水电资源也同样丰富,是莱茵河、阿尔河、罗纳河等欧洲大河的发源地,全国各地年均降水量几乎都在1000毫米以上,形成了大大小小众多的溪流湖泊,其水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高达90%,被誉为“水电王国”,是全球公认的水利开发标杆,同时瑞士通过用电低谷时进口邻国的低价电,在用电低谷时段进行提水蓄能发电,把整个国家建设成欧洲电网调峰的“蓄电池”,不仅有效解决了本国的用电问题,而且还可以向缺电国家输出电力资源盈利。在此基础上,瑞士成功推行了“绿色水电”认证制度,将绿色水电作为处理河流生态和水电生产关系的起点。通过推进“绿色电力”制度,作为“绿色水电站”的、标准化的科学认证基本法则,不断激励电厂的环境优化意识[7-8]


图片


找准自身特点定位促进产业生态化。除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外,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绿色产业。一是为避免自身资源短缺和内需市场小的劣势,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这些行业产品体积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品牌效应明显,如机械金属、医药化工和钟表制造产业等产业,这些产业分别占到GDP的10%、4和3左右,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直接跨越至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1]。二是构建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配套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加工体系。瑞士的医药化工业均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支撑产业集群发展,比如,巴塞尔的“生物谷”,既有诺华、罗氏、先正达等世界生化巨头,又有一大批年轻的成长型企业。这种产业集群建设不仅降低了产业发展成本,还有效破解了土地、资源与环境因素制约,实现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瑞士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特色绿色经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旅游等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良性循环。

图片



     

     

     

     
传统认为污染较重产业在瑞士仍有较大占比      
瑞士的产业占比重中生态旅游的占比仅不足7%,处于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产业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产品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也往往是偏远、贫困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受基础设施制约很大,仅靠自身条件很难建立起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设施条件。以政府为主体加大对偏远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瑞士旅游业发展离不开发达的道路交通体系,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铁路和公路几乎通到每个村镇,几乎每个山村都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仅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却拥有5300多公里的铁路和7万多公里的公路。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瑞士的旅游业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有效地激发了瑞士旅游市场活力,为到瑞士旅行的人带来旅游品质的提升。

通过职业教育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加强相关职业教育是实现特定生态产品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瑞士,农民并不是只要自己有土地就可以做的职业,必须在初中毕业后再经过几年的专门职业教育获得资格后才有耕种和经营管理农场的资格,没有专业资格即使拥有土地自己也不能耕种经营。瑞士人才队伍建设不能只盯着大学高校等高精尖人才,还需要普及中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瑞士70%的中学生毕业后不上大学,而是进入各类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经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农民不仅具有农业、园艺、农机等技术,同时也具备了农药、化肥施用知识,大大提高了这些国家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图片

     

     

     

     
瑞士的教育体系      
在瑞士,超过70%的人选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率往往更高。      

     

     

     

     


图片



     

     

     

     

在瑞士,农民没有专业资格认定,即使拥有土地自己也不能耕种经营。


     

     

     

     

   

   

   

03


   

瑞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经验启示



   

   


生态资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优质资源。很多人认为只有可以采掘开发的矿产、土地等资源才是可以使用的资源,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没有把我们日常所见的阳光、蓝天、碧水等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把经济发展可以依托的最好、最优质的资源忽视掉了。没有真正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司空见惯的这些蓝天碧水、冰天雪地正是我们经济发展可以依托的最大的资源。瑞士从贫困山区涅槃为世界花园的经验启发我们,生态资源是同能源、矿产、土地等资源一样可以使用的最大资源。瑞士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原来制约经济发展的山地变成经济腾飞的资源。有些领导干部,看不到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眼里看到的只是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靠山吃山就会变成挖山毁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频发就是这种错误认识的具体表现。生态资源同其它资源一样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充分依托当地优势生态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瑞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人类创造劳动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源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生态产品都被看作是没有凝结人类劳动的纯粹自然产物,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但是瑞士通过人类智慧、创造与劳动使原来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金山银山。生态产品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服务必然包含了生物生产作用,而包含了生物生产的生态产品也必然包含了人类劳动,任何生态系统都离不开人类的保护、恢复、经营和管理,即使是最原始的、无人存在的自然生态系统也离不开人类禁止、限制或放弃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保护恢复劳动。我们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不仅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展特色绿色经济,不能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简单狭隘地等同为“等靠要”,要认识到生态产品既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同时也具有经营产品的属性,重视对生态产品的开发经营与利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多种价值实现路径,才能实现持续健康的自我“造血”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林波,虞慧怡,郝超志,王昊.国内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模式与路径[J].环境科学研究,2021,34(06):1407-1416.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21.01.01.
[2]范鹏辉.瑞士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借鉴[J].中国经贸导刊,2015(04):49-51.
[3]张鹏飞.“瑞士经验”的理论解析[J].时代金融,2016(05):157-158+164.
[4]许二斌.论瑞士雇佣兵的兴起与没落[J].史学集刊,2021(06):120-128.DOI:10.19832/j.cnki.0559-8095.2021.0066.
[5]秦月. 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瑞士雇佣军的兴衰研究[D].浙江大学,2016.
[6]傅振邦, 何善根. 瑞士绿色水电评价和认证方法[J]. 中国三峡建设, 2003(9): 21-23.
[7]贾金生, 郝巨涛. 国外水电发展概况及对我国水电发展的启示(四): 瑞士水电发展及启示[J]. 中国水电及电气化, 2010(6): 3-7.
[8]WUEEST A. Downstream Relevanceof Reservoir Management [M]//BUNDI U. Alpine Waters. Springer-Verlag Berlin,Heidelberger Platz 3, D-14197 Berlin, Germany. 2010: 235-46.
[9]Schmocker-Fackel, P. and Naef,F.: Changes in flood frequencies in Switzerland since 1500, Hydrol. Earth Syst.Sci., 14, 1581–1594, https://doi.org/10.5194/hess-14-1581-2010, 2010.
[10] Gérard Calot, Twocenturies of Swiss demographic history. Graphic album of the 1860–2050 period.Neuchâtel: Swiss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 Paris: Observatoire démographiqueeuropéen, 1998. CD-Rom included

作者简介
张林波,山东大学黄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史栋升,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期编辑 |史栋升
责任编辑 |张林波



友情链接: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 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