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工作动态
【齐鲁样板】山东蒙阴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沂蒙山区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2日 09:25 点击次数:

图片




 


·       编者按       ·    


2022年,生态环境部开展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征集遴选活动,筛选出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优秀案例,山东大学支撑编写的案例《山东省蒙阴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沂蒙老区共同富裕》成功入选。本文发布时题目进行了略微修改。    

 
山东蒙阴以生物多样性保护
促进沂蒙山区共同富裕
宋洋    梁田


图片

蒙阴县供图



       

       

       

       
案例背景          

       

         

       

蒙阴县得名于“蒙山之阴”,位于沂蒙山区腹地,是“孟良崮战役”发生地,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是山东省临沂市的山区县、生态县、革命老区,全县总面积1605平方公里,有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的岱崮地貌,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蒙阴是国家重点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和鲁中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物多样性丰富,蒙山与黄河三角洲、泰山等区域一起并列为山东省7大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之一,野生动植物种类高达1000种以上;境内云蒙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水库,湖水水质常年较好,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临沂市的重要水源地,每年平均向下游供水3.79亿立方米,为临沂城区及周边县近300万人提供饮用水。

蒙阴与全国诸多生态资源富集的山区、老区一样,可利用开发的面积为151.1平方公里,仅占蒙阴总面积的9.4%,限制和禁止开发的面积占比超过90%,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属于典型的绿色贫困区。近年来,蒙阴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重要指示精神,充分依托丰富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生态和物种种质资源优势,创新探索“两山”转化路径,让“两山”理论实践惠及更多百姓,走出来一条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沂蒙老区共同富裕的实践之路,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同时被评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县区。2021年7月,蒙阴入选出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主题论坛,并做典型发言,10月份,蒙阴又应邀出席在云南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大会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撑蒙阴“两山”转化的实践经验。


     
主要做法      

     

     

   

(一)坚持生态立县理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

坚持生态立县理念,高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     一是出     台《蒙阴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     以山东省的生态强县为目标,出台规划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领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都做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引。     二是成立县委生态文明发展中心。     承担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工作,参与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推进情况的规划推进工作。     三是编     制《蒙阴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建设省级生物多样性观测点,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蒙阴实践”,以蒙山和云蒙湖周边1200多公里的地区为重点区域,系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四是全省率先完成县级“三线一单”编制与应用。     围绕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县级“三线一单”并落地应用,划定19个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总面积424.86平方公里,占到蒙阴国土面积的26.5%,提高环境准入标准,清理退出化工类企业7家,关闭矿山43家,拒批项目100多个,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物多样性产品供给能力

坚持建美绿水青山,保障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一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工程。以环蒙山、云蒙湖周边区域为主,开展4大类、12个项目的修复建设,总投资11.12亿元,截至2021年,已投资3.09亿元,已实施森林保育、东汶河水系治理、云蒙湖流域水环境修复、矿山生态修复等10个项目,努力改善提升了环蒙山、云蒙湖周边的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质量。二是大力开展国土绿化修复行动。制定印发了《蒙阴县2017-2020年大造林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绿满蒙阴”行动,按照“山顶生态林戴帽,山腰混交林缠绕,山下经济林裹脚的模式,年均新增造林2万亩,20162020年间全县共完成造林12.2万亩,森林覆盖率跃居全省第二位。三是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面查清日本松干蚧、松材线虫等病虫害的情况,全县累计实施打孔注药15万亩;累计完成天麻林场、岱崮林场等区域森林抚育30余万亩,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高林分质量。四是开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在蒙山地区前后对天麻林场、柏林镇等地区共开展了7次生物多样性集中外业调查,在云蒙湖地区对云蒙湖湿地公园等主要地区开展了长达5年时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工作,系统摸清了蒙山和云蒙湖等主要生态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家底。五是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发展建设建立蒙阴县蒙山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编制《蒙阴县蒙山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全面调查、了解原地林木种质资源现状,构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对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引种和培育进行规划引导,保证林木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三)深刻践行“两山”理念,依托生物多样性做大金山银山

保护好、利用好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立体生态循环产业。依托优质的种质资源优势,大力研发培育水果品种,建造105万亩的果园,其中,研发蜜桃品种200多个,种植面积71万亩;建立中华蜜蜂保护隔离区,成功申报中华蜜蜂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认证,在此基础上研发蜂蜜产品60余种;研发培育多个新菌种,建成香菇种植基地1500亩;培育出高产绒毛型长毛兔种,年加工兔毛高达4000吨。依托“果、兔、蜂、菌”四大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条示范区。二是农商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全县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依托农村优质的林果资源优势,党组织领办乡镇、村级两级合作社,推动农村果业的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截至2021年底,全县共发展联合社11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73家。建设康养胜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依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优势,加快先进康养平台建设、功能圈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每年选择10个示范村、20个精品村、30个重点村,梯次打造美丽乡村,打造“崮秀天下,世外桃源”的乡村旅游招牌,打响“山水蒙阴、康养胜地”品牌,推动城乡收入共同提升。三是创新探索林业碳汇特色产业。完成山东省首笔碳汇交易。紧密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在山东省率先探索创建“林长制+林业碳汇交易”两山转化路径,20216月,完成山东省首单10万元4000吨的林业碳汇交。完成山东省首笔森林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2021年底,蒙阴润蒙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莱商银行达成了7000万元的森林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协议,开辟了山东省内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融资的先河。

(四)改革创新制度机制,夯实生物多样性提升制度保障

坚持强化制度机制导向牵引,加强生物多样性提升的制度支撑。一是建立贯彻多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建立了生态公益林管护、古树名木管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赔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等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级环保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职”责任人制度,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政绩作为考核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与干部使用挂钩,实行生态保护一票否决。二是建立生态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向上申请“两山”基地奖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各类涉农专项等财政资金,同时又积极与社会资本展开生态项目的相关合作来吸引投资,来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支持,累计申请上级财政奖补专项资金5000万元,与社会资本蚂蚁金服签订“普惠金融+智慧县域”框架协议,截至2019年底,蚂蚁金服普惠金融累计放款3.4亿元。三是创新探索林长制改革。将林长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在国家确定以生态保护为主的林长工作目标基础上,创新性地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列入林长制工作目标,打破过去以“增绿、护绿”为重点的林业工作思路,围绕“营绿”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林长制+”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实施林业碳汇交易、绿色金融扶持等一批案例。


       
特色亮点          

       

         

       

(一)推动生物多样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蒙阴深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有价值的,除矿产、土地等资源是可以使用的资源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最好、最优质的资源。蒙阴没有将生态保护作为经济落后的“挡箭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丰富生物多样性提供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种质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初步构建了桃---菌等特色农产业,打响了“山水蒙阴、康养胜地”的全域旅游康养品牌。蒙阴充分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二)加强公共品牌建设持续赋能生态产业发展

区域公用品牌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激励下,通过生态赋能和质量承诺会显著提高生态产品的市场销量和经济溢价,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蒙阴长期致力于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蒙阴蜜桃”品牌2008年被批准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培育、引进了一批服务于蜜桃加工、销售的农业龙头企业家,推动蜜桃品牌价值高达266亿余元。蒙阴依托优质的蜜蜂品种资源,通过了中华蜜蜂蜜源保护区认证,大力推动了蜜蜂产业的发展,岱崮镇一年产蜂蜜高达400余吨,年交易额达8000万元。蒙阴县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将好山好水孕育出好味道的产品卖出了好价钱。

(三)充分依托智库科技推进设计“两山”转化发展

“两山”转化需要地方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智库科研机构通力合作,来为地方实践探索献计献策和攻克技术难题。蒙阴与山东大学共建“沂蒙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开展符合当地特征的理论实践研究,为蒙阴两山转化提供理论实践支撑;与中国环科院、中国研促会合作,总结凝练蒙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和路径。


主要成效      

     

     


(一)生物多样性增加明显,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森林数量、质量和物种繁育能力明显提升。森林国土绿化成效显著。75%的荒山得到开发绿化,90%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增至62.2%、林木覆盖面积超过73%,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森林质量明显提升。通过森林质量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工程,基本扭转了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林分退化的局面,有效控制了病情。物种多样性增加明显。引进栽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楸树、北美红栎、北美冬青、榛子等特色名贵树种,蒙山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得到不断提升。云蒙湖水质和物种繁育能力明显提升。云蒙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云蒙湖水体水质大大提升,所有入湖河流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云蒙湖出水口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被省批准为饮用水源地,动植物物种多样性明显提升,成为国内重要净水鱼种大银鱼珍贵的受精卵供应地,并于2018年获批为大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明显,生态产业经济效益突出  


生态赋能绿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县与蜜桃有关的企业加工业年产值20亿元,参与蜜桃生产的人员超过10万人,每年仅劳务收入一项就达2亿多元,蜜桃品牌价值高达266亿余元。兔毛深加工企业增至12家,长毛兔年养殖量稳定在600万只,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成为“中国第一养兔大县”。香菇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优秀食用菌出口基地县”,企业年产菌棒1000万棒以上,三年产值突破12亿元。蜂蜜产业蓬勃发展,仅镇岱崮镇年产蜂蜜高达400余吨,年交易额8000万元。农商文旅深度融合成效显著。以旅游理念提升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基地向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业态,截至2019年,全县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67万亩,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92个,发展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258家,打响了“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县域品牌,被评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名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1中国康养百佳县市”。2019年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0%,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亿元。




(三)乡村经济振兴成效明显,共同富裕助推效果显著



生态产业助推群众收入明显提升。2021年,蒙阴人均GDP达40797.87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8.68%,蒙阴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8元,比上年增长9.3%。群众安居乐业,收入稳步提升,人均储蓄存款超过4万元。党办合作社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2018年底,蒙阴县9825户17860名贫困人口和9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乡村基础设施服务建设明显提升。随着“两山”理念的深入实践,蒙阴县366个行政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户户通入户率达到90%,改厕率达到92.1%,太阳能路灯安装率达到35%,生活污水处理覆盖258个行政村,五化达标的村居达到36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8个,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


本期编辑 |王   昊


责任编辑 |张林波



友情链接: 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 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